从日本核电站爆炸引发的“核泄漏”恐慌而出现的抢盐潮,到某饮料原液被验出掺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“防腐剂门”事件,近日公众又陷入了“陈醋95%为勾兑”的疑云。对此,上海市政协委员杨庆根建议,不妨将一些涉及百姓生活的化学、物理等科普知识编成一条条精辟的短信,通过短信平台,向公众定期发送。
杨庆根委员认为,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,充分利用科技手段,广泛宣传科普知识,手机短信不失为一个便捷、低碳的方法。杨庆根委员建议,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架设一个科普短信平台,技术支持由各领域各行业的科普专家组成,经由科普短信平台与电信企业签订协议,政府购买服务,免费为百姓提供科普知识,可以达到受众面广、成本低的效果。
此外,杨庆根委员提出,短信内容应该文字简洁,语言风趣,通俗易懂,能及时反映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成果。除了要保持科学本色,科普短信还应具备流行的魅力、再传播的效力,以更好地营造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氛围,让国民充分享受一道道精彩纷呈的科普“家常菜”。